第五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金融如何助力“丝路海运”港航发展
本文转自【环球时报新媒体】;
主题为“金融助力‘丝路海运’港航发展”的“丝路海运”金融论坛8日上午在厦门举行,该论坛是第五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的一部分。论坛上,来自港口、航运、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行业的代表跨界交流对话,从不同视角解读金融业如何为“丝路海运”以及全球港航业注入动力。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宁涛在论坛上表示,海运行业对金融服务存在多方面需求,首先就是船舶融资。船舶是资本密集产品,同时在海上航行时面临诸多风险。根据不来梅航运经济与物流研究所(ISL)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全球商船队规模达到6万艘,其中中国旗船超5780艘,如此庞大的船队需要资本层面的支持,金融租赁行业也为中国船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世界知名航运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的最新数据,按总吨位计,中国已经超过希腊成为世界最大的船东国,达2.49亿吨。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航运事业部主管贾浩8日表示,中资航运租赁公司在船队构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克拉克森的数据也显示,全球前十大船东中,六家为租赁公司,总吨位超过5000万吨,在前十大船东的吨位总量占比为28%。“近十年来,租赁公司通过在融资方面的积累以及产业方面的融合,更快提升了中国船队的数量。”
宁涛表示,航运中心以及供应链中心的建设也对金融服务有着巨大需求,全球货物贸易的约80%由海运完成。如何管理好供应链,在货物运输过程中让货物流和资金流更恰当的匹配,蕴含着很多机遇。此外,航运保险领域也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除航运外,金融支持港口发展的相关话题也备受关注。兴业研究公司信用高级研究员张文8日分析称,当前国内港口的大规模建设时期已过,正在从高速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港口投资将更加克制。尽管港口行业未来的需求可能受到包括全球经济环境在内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但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将有助于港口盈利的提升和偿债能力的恢复。
福建省港口集团副总经理吴厚生在论坛上介绍称,过去三年中,福建港口集团在金融和资本市场上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绩:共取得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超过500亿元的资金支持以及千亿元的融资储备;2022年6月,福建港口集团的首支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同年,厦门国际港务在港股退市并回归A股。这些成绩充分体现出资本市场对港航业整体实力和发展的高度认可,为港口建设和“丝路海运”发展持续注入活力,助推港航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吴厚生认为,金融助力港航发展,在两个方面还有更大发展空间。首先是金融服务创新。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企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金融科技力量,加强港航业务与海上贸易业务的数据分析、行业发展预测、风险评估、资产定价和交易结构优化等值得继续探索。其次是发展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服务。海洋经济影响宽广,涉及面行业多,金融服务不仅要大而全,还应该有小而精,强化金融在港航领域的促进作用,助力物流航运行业畅通,带动产业内大中小企业、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支持海洋经济高速高质量发展。
作为租赁公司的代表,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船舶业务部销售总监钮文珏认为,在未来发展中,租赁公司更应服务中国的贸易需求,特别是像石油、铁矿石、天然气等产品的进口以及制造品的出口。此外,租赁公司也应支持高端船舶制造,包括节能环保型的散货船、集装箱船、邮轮等主流船型,希望租赁公司可以做到“中国租赁”+“中国制造”+“中国服务”的新模式。
论坛上,江苏蓝宝星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卫新、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航运部总监张志强、中信期货研究所创新发展部副总监武嘉璐、兴业研究交通运输行业分析师王正成也从不同视角分享了各自观点。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费维军主持论坛。
以“共商港航合作、共建丝路通道、共享经贸繁荣”为主题的第五届“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本月7日至8日在厦门举行。
“丝路海运”是国内首个以航运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国际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和平台,成立于2018年12月。目前,丝路海运联盟成员单位已达317家,覆盖产业链上的港口、航运、物流、港航服务、生产、贸易和批发零售等所有环节。“丝路海运”命名航线总数达116条,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31座港口。
宁涛航运港口金融丝路海运发布于:北京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